×

jquery动态文字颜色切换

jquery动态文字颜色切换(怎么用jquery改变文字颜色)

星花园站长资源网 星花园站长资源网 发表于2024-04-21 07:15:38 浏览4033 评论0

抢沙发发表评论

20世纪二十年代起,伴随着中国电影的起步与发展,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和电影明星走进大众视野。旧时的演艺圈中,曾涌现出不少中山籍的电影明星,如阮玲玉、郑君里、张慧冲、梁波罗等,在银幕上大放光彩,留下一幕幕经典之作。

无冕影后阮玲玉

阮玲玉(1910-1935),原名阮凤根,曾名玉英,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贫困工人家庭,祖籍广东香山县南朗左步村。

因幼年丧父,家境贫寒,阮玲玉7岁起便跟随母亲到客居上海的中山富商张家做帮佣。阮玲玉从小乖巧懂事、聪明伶俐,加上张家是上海崇德女子学校的校董,在阮母多次的哀求争取之下,阮玲玉以半费优待进入这所学校学习。在校期间,阮玲玉读书用功、成绩优异,在文艺方面尤为突出,是学校的文艺尖子,经常被挑选去参加歌唱节目和舞蹈节目,也正因如此,让她养成了对表演的浓厚兴趣,为日后从影奠定了基础。

中山籍电视剧明星

阮玲玉像(中山市档案馆藏)

1926年,16岁的阮玲玉凭借非凡的表演天赋,顺利考进上海明星电影公司,开始了她的电影艺术生涯。《挂名夫妻》是阮玲玉主演的第一部影片,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观众缘。此后,她还主演了《故都春梦》《野草闲花》《自杀合同》《恋爱与义务》《一剪梅》《桃花泣血记》《玉堂春》《三个摩登女性》《小玩意》《香雪海》《再会吧!上海》《神女》《新女性》等影视作品。

中山籍电视剧明星

阮玲玉在《小玩意》中的剧照(图源:《名人中山》)

不疯魔,不成活。阮玲玉曾评价自己:“演员应该是疯子,我就是一个。”从影10年,她拍摄了29部影片,塑造了丫头、妓女、乞丐、卖花女、女学生、歌女、女作家等多个旧社会不同阶层妇女的形象。她的表演质朴而细腻,达到当时的最高表演艺术水平,成为当时拥有最多观众的影星之一。

电影人郑君里

郑君里(1911-1969),曾用名郑重、郑千里,祖籍广东香山三乡平岚村,出生和成长于上海。中学时,郑君里开始接触大量的中外名著,看戏看电影成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。因热爱文艺,1928年,时年17岁的郑君里不顾父亲阻挠,毅然辍学,考进了由田汉和欧阳予倩等人创办的上海南国艺术学院戏剧科。

郑君里的艺术生涯始于表演,在话剧舞台上,郑君里如鱼得水,崭露头角。在学校时,他参演《莎乐美》等戏剧,积极倡导学校戏剧运动,创办《摩登》戏剧半月刊,组织摩登剧社演出《小偷》《乞丐与国王》《悭吝人》《卡门》等进步戏剧。

中山籍电视剧明星

郑君里(后排左一)在六和塔见证三对新人的新婚丽影(中山市档案馆藏)

民国19年(1930),郑君里担任左翼戏剧家联盟执行书记,负责起草《最近行动纲领——现阶段对于白色区域戏剧运动的领导纲领》,组织大道剧社,演出《马迪迦》《阿莱城姑娘》《街头人》《血衣》《乱钟》等话剧。

1932年,中共电影小组成立,左翼剧联部分成员加入电影公司,郑君里加入联华公司,主演影片有《野玫瑰》《火山情血》《共赴国难》《粉红色的梦》《大路》《迷途的羔羊》《新女性》等20多部。

在当时的上海滩,郑君里已是星光熠熠的大明星,甚至被戏称为“电影候补皇帝”,但他依然对自己的表演不太满意,因而下定决心研读表演理论来提升表演水平。郑君里先后翻译《演员自我修养》《演讲六讲》等书,并完成著作《现代中国电影史略》,对国外的表演理论进行中国化总结,为后来转行做导演完成了理论积累。

中山籍电视剧明星

由李却·波里士拉夫斯基著、郑君里译的《演技六讲》(中山市档案馆藏)

演而优则导。1939年,郑君里从演员跨界到导演,小试牛刀拍摄了第一部大型纪录片《民族万岁》,展示西北、西南等地区的风俗人情和各族人民支援抗战的动人事迹,激励各民族团结抗战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郑君里与导演蔡楚生共同执导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,创下了当时上海票房最高纪录。新中国成立后,其导演的优秀影片还有《我们夫妇之间》《宋景诗》《林则徐》《聂耳》《枯木逢春》等,同样受到观众的好评与追捧。

“东方范明克”张慧冲

张慧冲(1898-1962),祖籍广东中山沙溪,幼年曾在上海麦伦书院读书,青年时毕业于航海专科学校,曾在上海招商局船上当二副。

中山籍电视剧明星

张慧冲(图源:《中山市人物志》)

民国12年(1923),张慧冲凭借健美的外形以及一身武术好本领进入商务印书馆影戏部,并与妻子一起义演《莲花落》。《莲花落》是早期国产长故事片的尝试之作,由于故事完整、主旨劝善,公映后得到较好的舆论评价,并曾由美国片商运往旧金山上映。首部影片的成功激起张慧冲对影视表演的热情,次年他又为商务印书馆影戏部主演了《好兄弟》和《爱国伞》两片。

1927年,张慧冲自组上海慧冲影片公司、上海天一影片公司、中国联合影片公司,自导自演了《情海风波》和《夺国宝》。这些影片都带有较多的打斗画面,因此他很快以“擅长武打”“跌扑娴熟”而受到观众的认可。同年,张慧冲还主演了《山东马永贞》和《无名英雄》。其中《无名英雄》奠定了张慧冲“武侠明星”的地位,使他收获“东方范明克”的美誉(范明克是当时美国好莱坞的大明星)。

中山籍电视剧明星

《夺国宝》剧照,张慧冲(右一)饰演张俊英(图源:网络)

张慧冲不仅是电影明星,而且也是一位抗日战士。1932年“一·二八”淞沪抗战爆发,他扛着摄影机,冒着枪林弹雨,在淞沪抗日战场上用镜头记录了大量日军侵略的暴行,也留下了以第19路军为主力的中国军人英勇杀敌的许多珍贵画面,以此为基础完成了《上海抗日血泪史》的拍摄,并配以普通话和粤语,同时在上海和广州的各大影院公映,极大地唤起了同胞的抗日热情。

鲁迅先生曾在1933年3月19日《申报》刊载的《迎头经》中写道:“义军皆极勇敢,认扰乱及杀戮日军为兴奋之事……据张慧冲君所说,‘享名最盛之义军领袖,其忠勇之精神,未能悉如吾人之意想’,然而义军的兵士的确是极勇敢的……”赞扬张慧冲以身涉危,深入战争前沿,勇敢记录下日军侵华的暴行,真实反映了中国军人抗日的勇敢精神。

“小老大”梁波罗

梁波罗,1939年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,原名梁仁,祖籍广东中山。1959年,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,梁波罗被分配到上海海燕制作厂。1961年,他参与《51号兵站》拍摄,饰演的“小老大”梁洪沉静果敢,在险象迭生的敌后环境中巧妙周旋,出色地完成了党交付的任务。该片在当年上映一炮而红,风靡大江南北,而梁波罗亦凭借帅气外形让观众们印象深刻。随后,他还参与拍摄了《小足球队》,将“三叔”吴安那副公子哥的气派演得惟妙惟肖,甚至让人相信上海“小开”就是那个模样。

中山籍电视剧明星

1957年,梁波罗(右三)与上海戏剧学院的同学漫步天安门广场(中山市档案馆藏)

20世纪60年代,受“文化大革命”影响,梁波罗的表演生涯被迫中断,直到80年代初才重返银幕,主演《蓝色档案》《小城春秋》等影片,一度蜚声海外。后来还出演《人之初》《浣纱女的传说》《洋场歌星》《艳妃之谜》等作品,并参与舞台剧的演出,其中《人之初》更是获得1982年“飞天奖”的殊荣。

中山籍电视剧明星

梁波罗饰演的“小老大”梁洪(中山市档案馆藏)

除演戏之余,梁波罗大胆尝试歌唱艺术,他的演唱声情并茂,很快就获得市场的认可。1984年,由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录制、发行《梁波罗独唱歌曲》音带。他的《卖汤圆》《南屏晚钟》《草原之夜》《忆江南》等经典歌曲至今让人记忆犹新。

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世上新人催旧人”,时光流逝,这些老电影明星们或许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,但是庆幸有镜头一一记录下他们留在银幕之上的一代芳华,以及曾经塑造的每一个鲜活的形象、每一帧动人的画面,留给后人欣赏品味。

文丨梁晓丹

编辑:陈琳琳

复审:梁凤梅

终审:高小兵

本文参考资料:《中山市人物志》《名人中山》、北京晚报相关报道

群贤毕至

访客